自明年一月一日上午九時起,社保基金、社工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均可通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性辦理,操作簡單,且足不出門已可辦理,相當便利。公職局補充,長者亦可通過其配偶、父母或子女的“一戶通”帳戶辦理在生證明,但受益津貼只會轉入長者的指定銀行賬戶。
津貼入指定銀行戶
政府跨部門昨日下午三時在公共行政大樓十一樓多功能廳舉行新聞發佈會,由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副局長吳惠嫻、社會工作局代局長鄧玉華、社會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袁凱清,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沙蓮達及身份證明局研究開發及檔案管理廳代廳長曹偉健主持,介紹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及一戶通簡易版情況。
根據法律,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需於每年一月份辦理在生證明,而社工局殘疾津貼受益人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則需於每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辦理在生證明。
政府表示,自明年元旦起,居民可通過一戶通一次性辦理三個部門的在生證明手續,全程無需親臨櫃檯,即使身處外地的市民及行動不便的人士,亦可透過網上辦理。操作流程簡單,已開通“一戶通”的受益人只需登入帳戶,面向手機屏幕按指示做出三個簡單動作,成功通過面容識別,即完成辦理在生證明。受益人的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亦可通過他們的“一戶通”帳戶,協助受益人辦理。
親屬協辦須得同意
公職局副局長吳惠嫻補充,親屬協辦的前提是必須徵得受益人的同意,即使透過親屬的“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但面容識別對象仍為受益人,且受益的津貼只會轉入受益人的指定銀行賬戶,即津貼仍由長者獲得,並不會因親屬協辦而轉移。
吳惠嫻稱,“一戶通”所採用的面容識別技術,只會將使用者的面容特徵數據,以單向加密形式送至身份證明局作比對,身份證明局確認後只返還結果(如確認是受益人、在生),行政公職局或其他部門均不會保存面容特徵資料,充分保障用戶的個人資料安全。
休想相片影像申請
此外,在生證明原有辦理的服務方式(包括攜同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使用助服務機、透過郵寄證明文件或親臨辦理等)均維持不變,受益人可按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使用電子服務。
被問及能否利用相片或影像登入帳戶申請在生證明?曹偉健表示,受益人面容識別的過程,將要求作一系列隨機動作,動作順序事前並不知道,避免居民利用相片或影片模擬受益人在生情況。
十六萬潛在使用者
推出該服務後,預計有長者使用?高炳坤表示,在生證明服務有十六萬個潛在使用者,相信新模式需要時間適應及習慣,又指出電子服務屬自願使用,希望為居民提供多一項選擇。
袁凱清表示,社保基金超過十三萬名受益人需辦理在生證明,過往超過六成七居民使用電子服務(自助服務機)辦理,期望推出“一戶通”網辦在生證明後,有更多受益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