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戰爭等影響,全球原材料供應不穩定,以進口商品為主的澳門難獨善其身。有供應商表示,近期國際船期趨穩,但班次未恢復如常,物流費用未見回落,料商品價格在未來兩至三月維持相對穩定,但匯率變動難預測。
商品供應仍不穩
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表示,目前國際貨運價格暫未有回落,船期陸續趨向準時,惟原有貨船班次未能完全恢復,故貨運物流仍有壓力。以往空運貨品約一周可到貨,現時需約一個月,尤其歐美國家貨品。
但本澳、香港或內地的入口商因應船運、供應不穩定,早已增加備貨量,故近半年全球供應鏈緊張,也可應付市場需求。
疫情持續兩年多,歐美、東南亞等地區均陸續放寬防疫措施,與病毒共存,人們染疫機率增加,故當工廠太多工人染疫,商品生產鏈減慢,繼而影響商品供應。雖然近期情況有所緩和,但不少國外供應鏈未能完全復工,存在“有盒無樽、有樽無貼紙”的現況,供應仍不穩定。
英美通脹嚴重,會否影響商品進口價格?葉紹文表示,商品供應價格相對穩定,“要升嘅都保持上升”,但因澳門元間接與美元掛鉤,本澳超過一半海外進口商品需用美元結算,故匯率變動亦會影響價格變化。
粵澳運輸費復常
英國最大貨櫃港菲力斯杜港有近兩千名工人罷工,有否影響本澳貨物供應?他表示,本澳與英國物流貨品主要涉及威士忌等非必要物品,料事件不會對本澳供應造成太大影響。
另外,受本澳六月疫情影響,粵澳跨境物流司機需閉環管理,當時運輸成本每車增加數千元,有部分進口商選擇減少進貨或加價,也有部分維持有限度供應,相關商品涉及冰鮮肉類、紙巾等日用品。
現時疫情已平復,司機無需閉環管理後,貨物運輸暢通,運輸費用亦回復至本輪疫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