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企輸澳電價升逾一成
面對國際油價高企,全球關注電價走勢。澳電執行委員會顧問阮毓明表示,今年初起,內地輸電價格已升逾一成,主要因為人民幣升值,令輸電成本增加;至於天然氣暫停供氣至今已近十個月,現時仍未知道復氣時間表;國際油價亦持續攀升,在綜合多項因素下,今季電費存在加價壓力。至於具體電費現時仍與政府商討中,澳電希望盡量減輕居民負擔。
首季補貼電費四千萬
阮毓明表示,為了穩定電費,令大部分住戶減輕電費壓力,澳電盡量透過穩定電費基金儲備,撥款為用戶進行補貼,截至去年基金有近二億元。首季度澳電已向居民補貼約四千萬元。面對今季電費仍有加價壓力,澳電亦會盡量令A組,即佔本澳九成九比例的用戶盡量維持電費穩定。
現時內地供澳電價每年由特區政府與南方電網議價和簽約,澳電角色較被動,雖然今年供電合約仍未簽署,但購電價格已因應人民幣上升作出上調。以往內地供澳電價每年定價,但現時內地營運成本不斷上調,估計今年購電價格會較浮動,可能會縮短每次議價期,可以想像今年電費加價壓力較大。
工聯民政民生關注組成員林宇滔表示,在簽署新電力專營合同時,政府提出開放上游市場。開放市場的目的,從經濟角度是要讓電力公司有能力於上游購買最價廉的電源,降低產電或購電成本,令基層用戶受惠。
工聯促真正開放市場
現時市場已經開放,上游產電或購電,理應有更多選擇,但時至今日,競爭機制仍未完成,本地發電在停留一定階段後已沒有再增加,天然氣供應又面對中斷,甚至天然氣價格爭議亦未完,內地輸電價格又每年提升。能源選擇不斷減少,能源產生成本不斷攀升,現時根本欠缺真正市場價格競爭機制。
開放市場後,政府既限制電力公司機組投入能力,電力公司自然沒有動力去尋找更優惠的電力來源。面對現時的實際情況,政府該如何解決?開放市場後根本沒有選擇,這並非真正開放市場,政府該如何落實最初開放市場的原意?希望政府認真思考解決當前的問題。
此外,現時無論向內地購電或引入天然氣,均由政府主導簽署有關價格合約,當中是否符合真正的價格競爭機制?直至現時仍未能目睹有機制可鼓勵電力公司能夠站在提升營運效益角度,尋找更優質價廉的上游能源,即無法令整體電費提供減價空間。
現在,政府限制電力公司應用新機組,整個南方只有一個電網,縱使可以輸入天然氣,但天然氣機組有限,難令電力公司有足夠議價能力去洽談能源價格。所以政府應該既要令電力公司有一定發電能力,在購買市場上又要有合理議價空間,這才是當前要努力創造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