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糾纏”近一年,本澳社會在防疫常態化下逐步恢復正軌,整體經濟逐漸回暖。這一切看似理所當然,背後其實有賴特區政府在疫情不同階段,推出針對性經濟援助政策。
乘數效應刺激經濟
回顧疫情剛爆發之時,政府首先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提前發放現金分享,每位澳門永久居民“慣例”可獲發一萬元;又推出兩輪“消費卡”合共八千元,按部就班“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不同年齡階層居民均有受惠。
截至本月二十四日,兩期消費卡合共約四十七點五億的款項已注入消費市場,惠及不同行業,當中約三十點一億(超過百分之六十三)流入中小企。第一期消費卡總交易額約為十八點七億,約百分之六十二點四的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第二期消費卡至今共產生超過三千六百二十萬筆交易,已使用消費額約廿八點八億元,約佔已發放消費補貼總額的百分之八十八,多個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惠。按交易金額計算,有約百分之六十四的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較第一期比例有所擴大。
應急錢解生活壓力
不少居民認同政府政策,並大讚見效,尤其消費卡、免住宅三個月水費和電費等,這些都是很直接幫助。有居民表示,消費卡可以幫助很多因疫情失業的人,有消費卡至少可保三餐溫飽。有退休居民表示消費卡對其幫助最大,可以購買日用必需品;在促進居民消費同時亦可幫助中小企,增加商戶的生意,提振經濟,刺激市場。建議政府要加強監管中小企,勿因消費卡而加價。
政府亦推出僱員、自由職業者援助款項計劃,合資格本地僱員可一次性獲發三個月援助款項共一萬五千元,約有二十七萬僱員受惠,涉及金額四十一億;無聘用僱員的自由職業者同樣可獲發放一萬五千元;特定行業的自由職業者則可獲發放一萬元;政府亦推出自由職業者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居民程小姐認為,僱員援助款項計劃對廣大“打工仔”都有幫助,如可減輕房貸壓力,疫情下有不少朋友都要放無薪假,這筆錢可起到應急作用。
帶津培訓協助轉職
同時,政府又增加職業稅額外退稅百分比至百分之七十,減輕“打工仔”負擔;為幫助被停職或在疫情期間失業的居民,政府推出帶津培訓,協助居民轉換職場跑道。為做到雨露均沾,政府豁免住宅用戶三個月水費及電費、豁免澳門居民二○一九年度住宅房屋稅,並再發放多一次醫療券,合共一千二百元。政府希望通過種種援助措施,與社會共度時艱,待疫情過後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