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加速數字經濟發展,中小企如何適應新趨勢,並利用跨境電商拓展業務?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長戴建業表示,澳企可多利用“微店”模式,把產品銷往內地,拓跨境電商業務。同時,當局將多方面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迎合市場發展趨勢。
戴建業表示,當局持續協助企業透過電商渠道拓展業務,把澳門中小企產品銷往內地,如支持電商行業搭建網上電商平台、鼓勵企業利用電商平台把產品銷往內地等。目前跨境電商的通關渠道暢通,日用品通關相對寬鬆。至於食品,部分含肉類的產品,內地有管制,需抽檢,但基本餅食產品、老婆餅等都可透過電商,把產品送至內地。
研縮物流時間
有企業反映進駐內地大型電商平台門檻高,他指出,大型跨境電商平台有大數據支持,可預測不同時期的消費量和消費類別,主打“薄利多銷”。澳門中小企因體量和供貨量原因或未能應付此類型電商平台的需求,難以承接。但澳企可關注內地小批量的需求,透過小程序開“微店”,如現有網絡軟件供應商(SaaS供應商)、電商平台有提供相關功能。當然要投入機具設備和年費,但可做到點單、接單、收付等一系列功能,商家“按單執貨”後便可把產品銷往內地。
銷往內地涉及跨境物流,現時通關合法,惟跨境物流程序較繁瑣,產品通關往內地後,要在內地提取再分散寄往各省市,兩重步驟令物流成本、時間成本增加。他說,物流成本會由消費者承擔。不少旅客訪澳後都對澳門餅食有興趣,不介意付相關物流費用,現時費用亦合理。反而時間成本問題較顯著。由於物流時間較長,或影響消費者體驗,故當局正研究進一步減省步驟,如在澳發貨後無需在內地提取後再發貨,以縮短物流時間。現時本澳已有澳門餅食店利用“微店”並透過集散商,把特色餅食小批量銷往內地。
推企升級轉型
當局積極與澳企分享跨境電商的模式,尤其“微店”模式,其對企業供貨能力、承擔風險能力要求較低,較符合澳門中小企業態。然而,傳統零售與新零售有明顯差別,包括對數據分析、供應鏈整合,甚至是“網紅”的利用都要掌握,中小企需要不斷摸索。當局正從多方面推動企業升級轉型,如支持業界提升科技應用,及培養“本地網紅”等。
他透露正與業界籌備計劃,讓本澳網紅、青年儲備更多內地成熟經驗,推動網紅經濟、直播帶貨等在澳門落地。同時,協助中小企向外推廣,他認為相較金錢支援企業,更傾向支援中小企透過內地平台、升級系統等提升運營效率,目前成效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