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消費卡令本澳興起電子支付,輔幣的使用隨之減少。有超市負責人表示,近年市民較多使用電子支付,但商舖亦需保留一定硬幣,以滿足不同使用者;亦有市民反映有商舖拒收一毫,故家中儲起大量毫子,估計有過百元。
超市多種支付頭痕
政府去年推出電子消費卡,不少市民開始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商戶隨之增設不同的收款機具。工商界對統一機具、聚合支付的呼聲越來越響。
黑沙環大榮超市店長王先生表示,近年市民較多使用電子支付,硬幣應用自然減少,但電子支付未算完全普及。他形容現時的狀況最辛苦,“現金又要,電子支付又有幾種,信用卡、澳門通、中銀、工商、微信、支付寶等”,但他認為電子支付是趨勢。
超市的貨物大多數有零頭。王先生舉例,餐廳食肆價格的零頭可能只是五毫、一元,甚至有毫子,消費者不會太在意,但若超市價格化為整數不用毫子,消費者會嫌貴,故毫子的硬幣仍有一定需求。
銀行兌換硬幣麻煩
到銀行兌換硬幣有一定麻煩。王先生談到,一袋硬幣要收取十多元手續費,對於有市民特意到超市使用毫子,“一次使十幾二十個毫子”,超市亦樂意收,因可減少到銀行換錢的次數。
有玩具雜貨店主把貨物定價以元為單位,由於店舖近學校,較多小朋友消費,他們使用硬幣較多,間中亦會收到一毫、兩毫,但不影響流通,亦不需特意到銀行兌換。她個人較少使用硬幣,以電子支付為主。
拒收一毫居民無奈
本年度預算案提到鑄造輔幣的預算開支金額達三億四千萬元。為滿足市場對小額支付及找贖的需求,金管局今年將鑄造新硬幣補充庫存。市民吳女士對政府再鑄硬幣表示費解,認為問題是部分商舖拒收,令市民家中儲存大量硬幣,市面難以流通。
吳女士表示,曾到麵包店買麵包,店舖拒收一毫,感到無奈;又提到不少咖啡室亦不收一毫,故家中儲起很多零錢,一毫、五毫加起來估計有近百元。不知道有銀行兌換硬幣免收手續費,打算留起小量毫子自用,之後到銀行兌換。她建議政府不要鑄大量一、兩毫,反而做好回收硬幣的宣傳推廣,有利釋放市面流通。
電子支付少用現金
不少市民家中囤積大量“神沙”。市民黎先生指平日出街很少帶毫子在身,但購物後又會收到,所以家中積了很多毫子,粗略估計應逾百元。市民蔡小姐則表示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很少帶硬幣外出,故家中亦有一定數量的毫子。市民陳先生則表示近年電子支付平台的優惠多,基本上甚少使用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