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部分人都會發現,澳門和離島不少街道都會同名,因過去澳門和氹仔路環在市政管轄上分屬澳門市和海島市,故各有獨立的街道命名權。至於澳門和離島中、葡文完全同名的街道,就有飛能便度街。
中葡文名一致
澳門中區和路環都各有一條街以“十月初五”命名,分別是澳門十月初五日街、路環十月初五馬路;望廈和氹仔亦各有一條街以“美副將”命名;其中,飛能便度街則中葡文名完全一樣。
飛能便度街分別位於三盞燈和氹仔舊城區。三盞燈飛能便度街起於連勝馬路與道咩卑利士街交界,經三盞燈圓形地延伸至賈伯樂提督街,連勝馬路至三盞燈一段現已劃為飛能便度街小販區。
氹仔舊城區的飛能便度街則以益隆炮竹廠為起點,連接施督憲正街與奧林匹克大馬路,可說是進入氹仔舊城區的必經之路。
至於“飛能便度”又是誰,令當年澳門市和海島市都要紀念他?他是十六世紀葡萄牙旅行家,自一五三七年起,於非洲和亞洲大海上旅行,一生經歷傳奇般的旅程,他曾經在非洲埃塞俄比亞、中東、印度、東南亞、中國和日本等國家遊歷廿一年,成為首位登陸日本的歐洲人。
紀念葡旅行家
他回到葡萄牙後,將他十六次被俘、十三次被賣的傳奇遊歷過程撰寫成《東行遠遊記》,內容介紹當時各地的社會情況,了解明朝時期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生活情景。《東行遠遊記》曾被翻譯為一百七十多種語言在全球發售,以其獨特的視角向世人展現當時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