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日趨嚴重,政府收緊外僱申請、續期的審批,外僱數字加速回落。勞工事務局資料顯示,截至六月底,外僱有162,391人,較去年十二月底的171,098人減少8,709人。儘管外僱減少,但四至六月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4.8%。
有學者表示,整體經濟環境惡化,中小企招聘意願低,外僱減少對緩解居民就業難題幫助有限。
削外僱無助增就業
勞工事務局資料顯示,按行業劃分,上半年外僱減少最多的行業為“酒店及飲食業”,由去年十二月底的4.2萬人減少近2,500人,至今年六月底的39,284人;其次是“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由去年底的1.14萬人減少近2千人,至今年六月底的9,409人;第三是家傭,由去年十二月底的2.6萬人減少1,661人,至今年六月底的2.43萬人。
另一方面,統計局早前公佈的四至六月就業調查顯示,本澳整體失業率及本地居民失業率分別為3.7%及4.8%,較三至五月升0.2個及0.3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升0.7個百分點至4.1%。反映政府削減外僱對提振就業市場的作用並不顯著。
有學者表示,社會各界有呼聲要求外僱退場,政府收緊外僱審批及續期申請,加上有部分外僱考慮到澳門與內地的疫情風險、出入境政策變化等問題,寧願返回內地工作,令外僱數字回落速度加快。本澳經濟環境受疫情衝擊影響深遠,中小企要不休業或結業,要不縮減成本,甚少招聘,故削減外僱對緩解本地居民就業的作用有限,需待整體經濟環境擺脫疫情影響,居民就業形勢才有望改善。
應保留互補性工種
另一方面,有部分失業人士因應市場環境、薪酬水平不及期望等因素,寧願放棄找尋工作,待市場環境好轉再投入職場;也有居民因不願“屈就”而未能求職。畢竟市場環境已不如一九年,如有意工作,應先放下身段累積經驗,或到內地、外地尋找發展機會。
此外,特區政府在審批外僱或續期申請應按照行業、工種,區分“替代性”及“互補性”的工種,如一些非技術職位,可以找到本地居民,則削減外僱;如一些“互補性”的工種,如餐飲場所的廚師等則要仔細考慮,一旦取消相關外僱,中小企很大機會結業,屆時居民跟隨失業,反令就業市場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