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消毒港貨
【本報消息】香港疫情嚴峻,過去兩次由港供澳貨品核檢驗出陽性,受污染貨品要銷毀,令供應商增加採購風險。供應商業者建議澳門政府委託第三方在香港船公司碼頭或落船前作消毒,增加安全性,減港付貨人、澳進口商風險。
貨物銷毀損失誰擔
澳門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表示,據悉,首次被銷毀的牛奶由香港付貨人承擔;上次被銷毀的乳酪貨未知由香港付貨人,抑或澳門進口商承擔。此事已引致小部分香港付貨人暫停供貨,除非能釐清責任。對香港付貨人而言,貨物已運到澳,理論上已經算交貨,但對澳門進口商而言,貨物在碼頭未收到貨,故出現較大分歧。
他指出,若散貨貨品用膠捆膜捆成一板,若核檢陽性則要銷毀某板貨品;不過,若整個貨櫃屬一家公司,萬一其中有貨物出問題會否牽連整個貨櫃?這是業界擔心的。目前,暫未收到保險公司有相關的保險產品能投保,且風險難分攤和轉嫁。由於每公司進口的產品種類和數量不同,假設像牛奶價格較低,銷毀一板涉數十箱或逾百箱,哪一方承擔則問題不大,但若組裝拼櫃更是大額貨物,便難以分攤。
多重人經手風險增
就事件曾向政府部門提出方案:當貨物抵香港碼頭、或貨物落船前在源頭上委託第三方消毒,當貨物抵澳,再沿用澳門的消毒指引。他指港供澳貨品和外包裝未必染疫,更多是經過兩至三重人手搬運導致膠捆膜沾上病毒,由香港工廠/倉庫搬出來,再由物流公司接收運輸,再經碼頭進船,感染風險較高,故建議透過第三方,如清潔公司、碼頭公司統一在香港碼頭增一重消毒步驟,貨物進澳後,冷鏈使用X光消毒機作六面消毒;乾貨在碼頭噴灑消毒劑,及後入倉由進口商逐箱消毒,多重消毒保障料感染機會會大大降低,亦令香港付貨人、澳門進口商及居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