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外國水果備受居民歡迎,惟疫下經濟低迷,水果銷情趨淡。有水果店負責人表示,現時進口水果漲價一至兩成,銷售額卻下滑三成,生意相當難做。為避免存貨過多,進貨量減近三成。另有水果攤販表示,居民多選擇國產貨,貴價貨難銷售。
有進口水果店負責人表示,過去不少客人喜歡購買優質進口水果,但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買進口水果客人大減。如現時士多啤梨當造,但購買客人明顯減少,“好多人冇工開,點會買靚水果?”由於水果保鮮期短,為減少壓貨,進貨減約三成。
此外,進口水果受物流費用增加影響,漲價一至兩成,銷售額卻下滑近三成。現時水果店遍佈大街小巷,同行間大打“價格戰”,導致利潤大減,經營越趨困難。但人力、水電等成本有增無減,生意非如想像般好。
進貨量減五成
另有北區水果攤販梁女士表示,近期運輸水果的香港貨船物流時間較平時延遲約半天,往時晚上八時許到貨,現時要到次日上午八時才到碼頭,先送貨至果欄,再分貨予攤販,每年總有約一個月出現類似情況,估計貨船是主要原因。幸現時天氣寒冷,水果不怕儲存多半天,暫對保鮮影響不大。
她稱,天氣寒冷及經濟低迷兩因素影響水果銷情,不少“隔離鄰舍”見生意淡,索性不營業。過去不少路氹區熟客特地到店購買水果,現時越來越少。進口水果來貨價漲,以日本蘋果為例,一箱價格由二百多元升至四百多元,故居民多數選擇相對便宜的國產貨,貴價貨幾乎無人問津,店舖整體進貨量減近五成。
失業人士增加,市道差也難覓新工作,唯有從門檻較低的行業入手。水果店越開越多,行業競爭激烈,“近兩三年生意差,加上市面又多水果賣,越嚟越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