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北京最美書店之稱、曾被世界知名旅遊指南叢書《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書店的“老書蟲”宣佈結業,引起文化界關注。隨着網絡發達,書店正受衝擊,但仍有實體書店可鶴立雞群,成為城市中獨特的風景線,靠的就是精準定位、多元化服務,豐富顧客體驗。
在電商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同行業需要緊貼市場發展,尤以澳門很多中小企經營零售、餐飲業,面對競爭越趨激烈,需裝備自己,強化互動了解消費者的需要,以站穩市場。
事實上, 本澳零售業受電商衝擊,除了網上世界應有盡有,也因實體店同質化高,從國際品牌到普通小店,裝修佈局、產品服務等欠缺本地特色,且互動性體驗不足,顧客容易失去新鮮感。
參考外地經驗,零售業利用人工智能、虛擬實境等技術連接服務,如化妝品店引入虛擬試妝鏡、時裝店引入虛擬試衣鏡等,增加購物的趣味性。另外,顧客在產品和服務上追求個性化的體驗,除了按照顧客需求調配產品,還可配合延伸其他產品、服務,像自訂香水味道、提供包裝刻字服務,購買護膚產品可享美容師專業護理等。此外,無論是代理品牌還是自家製造,要不斷推陳出新,甚至推動跨界合作,如融入沙龍講座、文藝活動等元素。
另一方面,餐飲業門檻低、競爭大,要突圍而出,建立品牌絕非易事。近年火鍋業發展火爆,更打造連鎖品牌,當中有的以“服務至上”的理念贏盡口碑。與此同時,主攻消費者獵奇心理的食肆亦廣受青年人青睞。有內地食肆瞄準單身消費群體市場,將客座分為交友區和獨食區,桌面上貼有“想找人一起用餐嗎?”的標誌,只要按下機關,雙方便能邂逅,提供輕鬆有趣的交友平台。不難發現,餐飲業正趨向社交化、娛樂化,顧客除在社交平台分享美食圖,更注重享受過程。
本地經營者須多留意周邊市場的變化,配合科技的使用,增加主題場景,提高顧客回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