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路環需否增加商業元素,提升營商氛圍。離島工商業聯合會會長楊景開指當中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路環增加商業元素,豐富營商環境;一方面又擔心商業過於密集,人滿為患。希望未來再尋求溝通解決問題,並希望政府在路環商舖的物業登記上可適當放寬。
楊景開表示,路環是休閒之地,又稱為澳門的後花園,不應營造太過商業密集化氛圍,不少居民更擔心大力開發後,路環會變成第二個大三巴、官也街。但事實上又不能忽視商業元素,始終商戶要謀生,因此當中存在矛盾,要取得平衡,需要拿捏準確。
路環近海的優勢,應否打造成像香港西貢的海鮮街?他坦言現時路環很多空置地下舖,由於涉及物業登記問題,難取得經營牌照,因此,路環給人感覺是地方雖好,但難充分利用。早已就相關問題向政府反映,希望訂出兩全其美的方案,例如業權豁免等措施,以便重新開放空置店舖用作營商。可惜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另外,他提到“兩湖”方案,坦言很多路環舊城區居民支持荔枝碗與十月初五馬路建景觀湖作區內治水方案,希望早日落實,解決路環長期受水患影響的問題。
建築保持原生態風味
對如何既保留路環懷舊氣息,又與商業取得平衡,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稱,如可通過科學規劃發展、專業評估,並取得社會共識,相信兩者並無衝突,甚至可達相互促進的雙贏發展方向。從世界各國舊區發展的經驗看,路環發展可改善基礎設施,確保居民安居樂業。建築外觀可考慮在原有基礎稍作修葺,保持原生態特色風味,並適度加入生態、文創等元素,有機會吸引更多旅客,分擔本澳旅遊壓力。
對於路環發展的定位方向是否要朝香港西貢海鮮街的模式發展?他認為可進一步通過科學調研和專業研究評估了解。前往路環的交通方式與旅遊規劃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才可讓居民和旅客有更方便更舒適的體驗。